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君家虚靖归来日,冉冉蓬壶为忆还。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4-05)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忆仙

君家虚靖归来日,冉冉蓬壶为忆还。出自哪首诗?

宋·白玉蟾

君家虚靖归来日,冉冉蓬壶为忆还。

鹤驭已随云影杳,仙踪犹在洞门间。

丹成九转应无碍,路入三山岂有艰。

我亦乘风归去也,他年相访碧桃颜。

作者及朝代

白玉蟾(公元1194年—?),南宋末至元初著名道士、诗人、书画家,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云外子、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海南琼山(今属海南)人,祖籍福建闽清,白玉蟾自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出家为道士,后云游四方,传道授法,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对道教发展有深远影响,其诗词作品丰富,风格独特,多抒发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作者简介

白玉蟾一生行迹奇特,才华横溢,不仅在道教修炼上有深厚造诣,还在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有卓越成就,他善于将道教思想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大量富有哲理和想象力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白玉蟾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借自然景物抒发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译文

当你家那位虚靖先生(指白玉蟾的某位道教前辈或同道)归来之时,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那遥远而神秘的蓬壶仙境,仙鹤已经随着云影远去,但仙人的踪迹仍然留在洞门之间,丹药经过九转炼制应该已经成功,通往三山(传说中的仙境)的道路又怎会艰难呢?我也希望能乘风归去,他日再来探访你时,愿能见到你那如碧桃般娇艳的容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虚靖先生归来后对蓬壶仙境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修炼成仙的渴望,诗中“鹤驭已随云影杳”一句,用仙鹤和云影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仙人离去的情景;“仙踪犹在洞门间”则暗示了仙境虽远,但仙人的遗迹和传说仍留在人间,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也想追随仙人的脚步,乘风归去,探访仙境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虚靖先生归来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对蓬壶仙境的怀念和向往,诗中运用丰富的道教意象和神话传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仙鹤、云影、洞门等自然景物和道教元素,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修炼成仙的渴望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玉蟾云游四方、传道授法的时期,作为一位道教高士,白玉蟾对道教仙境有着深厚的向往和追求,在云游过程中,他或许遇到了某位虚靖先生或同道中人,并受到了其影响或启发,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对道教仙境的怀念和向往,也反映了白玉蟾作为一位道教高士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这首诗也体现了白玉蟾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创造力,他将道教思想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一首富有哲理和想象力的佳作。

“君家虚靖归来日,冉冉蓬壶为忆还。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