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养男不教父之过,莫视诗书如寇仇。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4-04)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教子篇

养男不教父之过,莫视诗书如寇仇。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纪晓岚

养男不教父之过,莫视诗书如寇仇。

勤读圣贤传家久,富积金银难守秋。

作者简介

纪晓岚,即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献县)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他学识渊博,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一生精力绝注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编撰,所作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颇负盛名。

译文

养育男孩却不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不要把诗书看作是仇敌,勤奋研读圣贤之书能让家族长久兴盛,而单纯积累金银财宝却难以守住家业到秋天(比喻难以长久)。

释义

这首诗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父亲在儿子教育中的责任,首句“养男不教父之过”直接点明了父亲教育儿子的责任,如果儿子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责任在父亲,次句“莫视诗书如寇仇”则是对教育内容的具体说明,告诫人们不要将诗书视为仇敌,即要重视文化教育,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文化教育对于家族长久兴盛的重要性,以及单纯追求物质财富难以维持家业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庭教育的看法,首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次句则通过否定句的形式,加强了语气,使观点更加鲜明;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比喻,进一步阐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整首诗结构紧凑,逻辑清晰,语言流畅,是一首优秀的家庭教育诗篇。

创作背景

纪晓岚生活在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家庭,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深知家庭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家族兴衰的重要性,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纪晓岚也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他对于当时社会上的重商轻文现象深感忧虑,因此通过这首诗来呼吁人们重视文化教育,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纪晓岚个人的教育观念,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养男不教父之过,莫视诗书如寇仇。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