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要其所学与必至,不止颜孟须孔周。的解释

6个月前 (04-01)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求学志

要其所学与必至,不止颜孟须孔周。的解释

朝代:宋代

作者:陆九渊

要其所学与必至,不止颜孟须孔周。

心源浩渺无拘束,学海苍茫有路头。

万里风云开骥足,九天星斗焕龙楼。

欲知此去功多少,试看杨花扑面秋。

作者简介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心即理”说,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与朱熹的理学相抗衡,在教育上,他主张“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强调“先立乎其大者”,即先确立道德本心,再求学问。

译文

要想真正学到精髓并达到至高境界,不仅限于颜回、孟轲,还需深入孔子、周公之道,心灵之源广阔无垠,不受拘束;学问之海深邃苍茫,但有路径可循,如同骏马在万里风云中驰骋,又如龙楼在九天星斗中闪耀,想知道此行能取得多少成就,且看那杨花在秋风中扑面而来的景象吧。

释义

本诗表达了陆九渊对于求学的深刻理解和高远志向,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仅限于颜回、孟轲等儒家先贤,还需深入探究孔子、周公等更古老的智慧,他强调心灵的广阔与自由,认为学问虽深邃,但总有路径可循,他将自己比作骏马和龙楼,表达了对于未来成就的无限憧憬,他以杨花扑面的秋景作为象征,暗示了学问之路虽长,但终将有所收获。

赏析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陆九渊作为哲学家的深邃思想和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他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求学的艰辛与未来的希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悲壮又豪迈的情感氛围,他也通过对于心灵与学问的深刻探讨,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陆九渊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内外交困,社会矛盾尖锐,他深感时代之需,立志于通过学问来拯救国家和社会,本诗正是他在求学过程中,对于自身追求和时代使命的深刻反思和坚定信念的体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探索出一条通往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希望和光明,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学问和事业之中,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要其所学与必至,不止颜孟须孔周。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