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3-31)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咏志》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唐代

作者:李群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云翼低垂空自惜,风雷未遂此生叹。

山川壮丽情难尽,天地苍茫志未阑。

莫道前程多险阻,心随明月到天关。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家境贫寒,但才情出众,工于诗文,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抒发个人志向与抱负,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与杜牧、李商隐等人有诗文往来,但一生仕途不顺,多以游历和隐居为主。

译文

即便借助大风也难以扶摇直上那遥远的沧溟之海,真是可笑啊,大鹏展翅高飞都像你一样难以做到,低垂的羽翼只能空自惋惜,风雷未至,此生壮志难酬,山川壮丽,情感难以言尽,天地苍茫,志向却未曾减退,不要说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我的心将随着明月一直飞到那天边的关隘。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大鹏展翅高飞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首句“扶摇不起沧溟远”直接点出主题,即使有大风助力也难以达到远大的目标,次句“笑杀鹏抟似尔难”以大鹏自比,进一步强调实现理想的艰难,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山川壮丽和天地苍茫,表达了诗人虽遭挫折但志向不改的坚定信念。

赏析

这首诗以大鹏展翅高飞的艰难为引子,巧妙地抒发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感慨,诗中“扶摇不起沧溟远”与“笑杀鹏抟似尔难”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实现理想的艰难,又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豪情壮志,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充满力量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挫折和困境,诗人没有选择消沉和放弃,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他通过描绘大鹏展翅高飞的艰难来比喻自己实现理想的艰难,同时以山川壮丽和天地苍茫来激励自己保持坚定的信念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