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3-30)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咏牡丹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的意思及出处

宋·王十朋

牡丹名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十朋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名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八闽通志》以赞其德,乾道七年(1171年),病逝于梅溪,年六十,谥“忠文”,有《梅溪集》等传世。

译文

牡丹作为花中的名品,冠绝群芳,更何况在这其中还有牡丹之王,它的花瓣能够变幻出四种颜色,进而形成上百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都散发着独特的香气,牡丹优雅地被称为花中的首冠,年年都占据着春天的风光,只要看到它就能增添情趣,不要嫌弃它生长的地方太过卑微。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视,牡丹作为花中之王,以其丰富的色彩和香气赢得了诗人的青睐,尽管它可能生长在不起眼的地方,但诗人认为这并不影响它的美丽和价值。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首联和颔联通过“名品冠群芳”和“四色变而成百色”等词句,突出了牡丹的尊贵和美丽,颈联则进一步强调了牡丹在花中的地位,称其为“花中为首冠”,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珍视和欣赏,认为只要看到它就能增添情趣,不要嫌弃它的出身卑微。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牡丹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拥有美好的品质和才华,就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牡丹的欣赏和喜爱有关,作为花中之王的牡丹,以其独特的美丽和气质吸引了诗人的目光,诗人通过描绘牡丹的尊贵和美丽,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传达一种人生哲理,即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拥有美好的品质和才华,就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欣赏,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题溧阳金庭园》,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题溧阳金庭园》唐·李白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春风舞雩意,落日采薇居。作者及朝代: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出自哪首诗?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出自南宋诗人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庆全庵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源只今惟种桃,不种桃树不成村。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风黄菊篱,冬雪白梅枝。四时各有花堪赏,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