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3-29)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出自哪首诗?

观荷

宋·杨万里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风前摇曳绿波上,日照玲珑映彩舟。

香气袭人清入梦,露珠滴露润如油。

此间美景何处有,只在此地不须求。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其诗作语言通俗,风格清新自然,尤善描绘自然景物,有“诚斋体”之称。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关心百姓疾苦,秉性刚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形成生动有趣的画面,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颖奇特。

译文

满眼望去都是荷花,绵延千万顷之广,红色和碧绿色相互交错,敷展在清澈的流水之上,荷花在微风中摇曳于绿波之上,阳光照耀下,荷花玲珑剔透,映照在彩色的船舟之上,荷花的香气袭人,清新得仿佛能进入梦境,露珠滴落,滋润得如同油一般,这样的美景在何处能寻得呢?其实就在这里,不需要再去别处寻找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荷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以及荷花所带来的清新香气和美丽景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荷花的美丽、清新和生机盎然展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以荷花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首句“满目荷花千万顷”直接点出荷花的广阔和壮观,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红碧相杂敷清流”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色彩和生长环境,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后两句则通过描写荷花的香气和露珠,进一步突出了荷花的清新和生机盎然,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杨万里在某个夏日,游览荷塘时所作,面对满眼的荷花,他心生欢喜,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描绘荷花美景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内心的宁静和喜悦,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