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近臣衔命离丹禁,高捧恩波洒万方。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3-29)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赐朝鲜国王李倧

近臣衔命离丹禁,高捧恩波洒万方。上一句是什么?

明·朱由校

近臣衔命离丹禁,高捧恩波洒万方。

海国梯航来万里,天家雨露及遐荒。

春风吹拂王臣乐,晓日光辉雨露香。

从此朝鲜多胜事,永为屏翰卫封疆。

作者及朝代

作者: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年号天启,他在位期间,朝政腐败,宦官魏忠贤专权,尽管在政治上有所不足,但朱由校在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擅长木工制作。

朝代:明朝

作者简介

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母亲王氏是光宗淑妃,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去世,终年二十三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德陵,在位期间,因嬉乐玩耍,不理朝政,而被后人诟病为“木匠皇帝”。

译文

近臣奉命离开皇宫(丹禁),带着皇帝的恩泽广泛洒向四方,来自海外的国家(朝鲜)通过航海远道而来,皇家的恩泽也惠及了遥远的边疆,春风吹拂,让王臣们感到快乐,早晨的阳光和雨露都散发着香气,从此以后,朝鲜将有许多好事发生,永远作为屏障保卫国家的边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皇帝派遣近臣出使朝鲜,带去皇帝的恩泽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皇帝对朝鲜的重视和期望,诗中“近臣衔命离丹禁”指的是近臣接受皇帝的命令离开皇宫,“高捧恩波洒万方”则形象地描绘了恩泽的广泛传播。

赏析

这首诗以出使朝鲜为背景,通过描绘近臣出使、恩泽广布等场景,展现了明朝皇帝对边疆国家的重视和关怀,诗中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皇恩浩荡的赞美,也有对边疆安宁的期望,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大国风范和自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天启年间,当时明朝与朝鲜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关系,明朝皇帝派遣近臣出使朝鲜,带去皇帝的恩泽和祝福,同时也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旨在表达明朝皇帝对朝鲜的友好态度和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明朝皇帝对边疆国家的重视和关怀,以及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宁的决心。

“近臣衔命离丹禁,高捧恩波洒万方。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