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开禧晚用讵苟同,力陈疲兵莫轻率。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3-28)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慎兵

开禧晚用讵苟同,力陈疲兵莫轻率。的意思及出处

宋·辛弃疾

开禧天欲祸吴中,

晚用儒臣计已穷。

力陈疲兵莫轻率,

只今谁识卧隆中。

作者及朝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并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归宋后,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加强沿江防御,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作者简介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

开禧年间上天似乎要降祸于吴地(指南宋),

朝廷晚年任用儒臣的策略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竭力陈述疲惫的军队不能轻率出战,

如今还有谁能够识得那卧居隆中的诸葛亮呢?

释义

这首诗是辛弃疾对南宋开禧年间北伐失败的一种反思和批评,开禧北伐是南宋宁宗时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国的战争,由于准备不足、指挥不当等原因,最终失败,诗中“开禧天欲祸吴中”暗指这次北伐的时机不对,仿佛上天要降祸于南宋;“晚用儒臣计已穷”则批评朝廷晚年任用儒臣(可能指韩侂胄等人)的策略已经走到了尽头,无法挽回败局;“力陈疲兵莫轻率”表达了辛弃疾自己对于军事行动的谨慎态度,认为疲惫的军队不能轻率出战;“只今谁识卧隆中”则借用了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隆中的典故,暗指当时朝廷中缺乏像诸葛亮那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辛弃疾对开禧北伐失败的深刻反思和批评,诗中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也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南宋开禧北伐有关,开禧北伐是南宋宁宗时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国的战争,由于准备不足、指挥不当等原因,最终失败,辛弃疾作为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对于这次北伐的失败深感痛心,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于军事行动的谨慎态度和对朝廷任用儒臣策略的批评,他也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的创作不仅反映了辛弃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政治现实和人民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

“开禧晚用讵苟同,力陈疲兵莫轻率。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