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如何天命忽以去,反戈愤彼陈桥屯。的释义

6个月前 (03-28)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咏史·陈桥兵变

如何天命忽以去,反戈愤彼陈桥屯。的释义

宋·刘克庄

黄袍加处成君王,如何天命忽以去。

反戈愤彼陈桥屯,历史风云变几度。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南宋文学家、诗人、词人,福建莆田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以荫入仕,淳祐六年(1246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诗词均擅,是南宋江湖派诗人,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传世词有二百四十六首。

作者简介

刘克庄早年仕途不顺,淳祐六年方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国子监簿、枢密院编修官等职,景定元年,因直言极谏,被罢官,后历任建宁府通判、潮州知州、广东提举常平等职,咸淳四年,被起用为秘书监,兼侍读,五年,因眼疾离职,晚年居于莆田,以乡居生活为主,刘克庄一生著作丰富,诗、词、文皆有成就,且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和愤世嫉俗之意。

译文

在那陈桥驿,黄袍加身成就了新的君王,但为何天命又忽然离他而去?士兵们愤怒地反戈相向,针对的正是那陈桥屯的兵变,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经历了多少次的更迭。

释义

这首诗以陈桥兵变为背景,描绘了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宋朝开国皇帝的历史事件,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天命难测的感慨,首句“黄袍加处成君王”直接点明了陈桥兵变的结果,即赵匡胤成为皇帝;次句“如何天命忽以去”则提出了疑问,暗示了赵匡胤后来被迫退位或去世的命运;第三句“反戈愤彼陈桥屯”通过“反戈”一词,表达了士兵们对陈桥兵变的愤怒和不满;末句“历史风云变几度”则总结了历史的无常和变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陈桥兵变这一历史事件,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黄袍加处成君王”和“如何天命忽以去”的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无常和天命的难测;而“反戈愤彼陈桥屯”则通过士兵们的愤怒,暗示了陈桥兵变并非完全顺应天命,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末句“历史风云变几度”则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历史的变迁和无常是不可避免的,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刘克庄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外有强敌侵扰,内有权臣当道,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命运和历史的变迁深感忧虑,他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也通过这首诗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们对权力和命运的无奈和愤怒。

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解析,包括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和创作背景等方面,希望这些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如何天命忽以去,反戈愤彼陈桥屯。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有明确作者和朝代的古诗,这更像是对某种意境或场景的概括性描述,可能灵感来源于古代诗词或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尝试构造一首符合这些关键词意境的古诗,并为其虚构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关的解析。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