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鹧鸪山人金石心,鹧鸪山人冰檗吟。的释义

6个月前 (03-28)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鹧鸪山人

鹧鸪山人金石心,鹧鸪山人冰檗吟。的释义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鹧鸪山人金石心,不畏风霜雪雨侵。

鹧鸪山人冰檗吟,清寒自守志难移。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隶、楷、行、草皆擅,自创“板桥体”;绘画则擅长兰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译文

鹧鸪山人有如金石般坚定的心,不畏惧风霜雪雨的侵袭。

鹧鸪山人吟唱着冰冷苦涩的诗句,清贫自守,志向坚定不移。

释义

“鹧鸪山人”是郑板桥自号,这里代指诗人自己。“金石心”比喻心志坚定,不为外界所动。“冰檗吟”则形容诗作清苦而高洁,如同冰和檗(一种味苦的树)一般,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坚守节操、不畏艰难、清贫自守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清高自守的精神风貌,首句“鹧鸪山人金石心”,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坚定与不屈,以金石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畏与坚韧,次句“不畏风霜雪雨侵”,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的实践,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恶劣,都无法动摇诗人的信念,后两句“鹧鸪山人冰檗吟,清寒自守志难移”,则从诗人的创作和生活态度入手,以冰檗之清苦,象征诗人清贫自守、志向不移的高洁品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是对个人品格的颂扬,也是对后世的一种激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板桥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郑板桥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更是贫困交加,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以诗书画自娱,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己坚守节操、清贫自守精神的自我写照和颂扬,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那种不畏艰难、清高自守的崇高精神境界。

“鹧鸪山人金石心,鹧鸪山人冰檗吟。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