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淝上英雄事已遥,永宁宫春久萧寥。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3-27)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淝水怀古

淝上英雄事已遥,永宁宫春久萧寥。出自哪首诗?

唐·罗隐

淝上英雄事已遥,永宁宫春久萧寥。

空余旧垒栖寒鸟,无复前朝听晓潮。

玉帐军筹遗胜迹,金戈铁马入云霄。

当年壮志今何在,唯有青山伴寂寥。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未中,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遭遇的不平,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译文

淝水之上的英雄事迹已经遥远,永宁宫的春天也早已变得萧条冷清,那里只剩下废弃的营垒供寒鸟栖息,再也听不到前朝时的晨潮声,昔日的玉帐军谋、胜利筹划已化为遗迹,金戈铁马的壮丽景象仿佛直冲云霄,当年的壮志豪情如今在哪里?只有青山依旧,陪伴着这片寂寥之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淝水之战的遗迹和永宁宫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逝去的感慨,诗中“淝上英雄事已遥”指的是东晋时期淝水之战的英雄事迹已成为历史,“永宁宫春久萧寥”则象征着王朝的兴衰更替和繁华不再,后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沧桑感。

赏析

罗隐的这首诗以怀古为主题,通过对淝水之战和永宁宫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英雄人物的消逝,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通过“空余旧垒栖寒鸟,无复前朝听晓潮”等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历史的沉重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未中,对时局深感失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淝水怀古》,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和对英雄事迹的追忆,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遭遇的不平,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淝上英雄事已遥,永宁宫春久萧寥。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