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敢以风尘轻下吏,美人高士共通灵。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3-27)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赠歌者

敢以风尘轻下吏,美人高士共通灵。全诗是什么?

唐·罗隐

翠幕深垂掩玉钩,

琵琶声里暗含愁。

敢以风尘轻下吏,

美人高士共通灵。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依附于吴越王钱镠,曾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讽刺深刻,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同时也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译文

翠绿的帷幕深深垂下,遮掩着那精美的玉钩,

琵琶声中暗含着无尽的哀愁。

怎敢因为身处风尘就轻视了这位下层的官吏,

美人与高洁之士在心灵上是相通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歌者在深垂的翠幕下弹奏琵琶,表达了诗人对歌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同情,首句“翠幕深垂掩玉钩”描绘了演出环境的幽静与华美,次句“琵琶声里暗含愁”则透露出歌者内心的哀愁,后两句“敢以风尘轻下吏,美人高士共通灵”则表达了诗人对歌者身份的尊重和对她内心高洁品质的认可,认为即使身处风尘,也不应被轻视,因为美人与高士在心灵上是相通的。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歌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歌者身份和品质的尊重,首句通过“翠幕”和“玉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华美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次句“琵琶声里暗含愁”则直接点出了歌者内心的哀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强调了歌者内心的高洁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歌者深深的敬意和同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罗隐自身的经历有关,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一生怀才不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隐对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一位歌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美好品质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罗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敢以风尘轻下吏,美人高士共通灵。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