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半枯不枯著色树,欲冻未冻借春天。的释义

6个月前 (03-27)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半枯不枯著色树,欲冻未冻借春天。的释义

《冬末春初景》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半枯不枯著色树,欲冻未冻借春天。

寒风虽厉难留雪,暖日初升已化烟。

枝头残叶随风舞,陌上微尘伴马蹄。

莫道冬来无美景,且看此景胜江南。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

树木半枯半荣,带着些许颜色,仿佛是在冬天与春天之间徘徊,既将要被冻僵又似乎借到了春天的温暖,虽然寒风凛冽,但难以留住雪花,当温暖的太阳初升时,雪已经化作了烟雾,枝头的残叶随风起舞,路上的微尘伴随着马蹄飞扬,不要说冬天没有美景,看看这景色,比江南的春色还要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色,树木半枯半荣,既带有冬天的寒意,又似乎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寒风与暖日、残叶与马蹄,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色,通过树木、雪花、残叶、马蹄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半枯不枯著色树,欲冻未冻借春天”一句,既表现了冬天的寒冷,又预示着春天的温暖,富有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时期,当时她经历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痛苦,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冬末春初这个特殊的时节,她看到树木半枯半荣、雪花与暖日交织的景象,触发了内心的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人生哲理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她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半枯不枯著色树,欲冻未冻借春天。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