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地下双双埋碧血,人间久久发陈编。的解释

6个月前 (03-26)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吊睢阳张巡许远二公

地下双双埋碧血,人间久久发陈编。的解释

唐·李涉

地下双双埋碧血,人间久久发陈编。

疾风劲草知寒节,危难孤城见忠贤。

杀气三时作雷雨,悲风万古拂山川。

睢阳百战今何在,犹有英魂护塞天。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今河南商丘),后游历四方,晚年寓居润州鹤林寺,李涉工于诗,多羁旅行役之作,与弟李渤俱以文学知名,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见长,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掘深意,表达真挚的情感。

译文

地下的两位英雄埋藏着碧绿的鲜血(指张巡、许远二公),人世间长久之后才有人重新整理并发表他们的历史记载,在疾风中坚韧不拔的草木最能体现寒冷的节气,在危难中坚守孤城的他们展现了忠贞贤良的品质,那三时的杀气如同雷雨般猛烈,万古的悲风轻轻拂过山川,睢阳历经百战的地方如今在哪里?仍然有他们的英魂在守护着边疆的天空。

释义

这首诗是对唐代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城的张巡、许远二公的吊唁,诗中通过描绘他们英勇牺牲、忠诚不渝的事迹,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仰和怀念,首联“地下双双埋碧血,人间久久发陈编”点明了主题,即英雄们的牺牲和历史的记载,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进一步赞美了他们的忠诚和勇敢,尾联则表达了英雄们的精神永存,仍然守护着边疆的意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张巡、许远二公事迹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忠诚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疾风劲草知寒节”一句,既表现了英雄们在危难中的坚韧不拔,又暗含了对时局的忧虑和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吊唁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安史之乱有关,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期间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无畏、忠诚不渝的英雄人物,张巡、许远二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坚守睢阳城,与叛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壮烈牺牲,诗人李涉在了解到他们的事迹后,深感敬仰和怀念,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吊唁他们,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祝愿。

“地下双双埋碧血,人间久久发陈编。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