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绕桂月明过万户,弄帆晴晚渡三湘。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3-24)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湘水吟

绕桂月明过万户,弄帆晴晚渡三湘。全诗是什么?

唐·李群玉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又一年。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笺。

绕桂月明过万户,

弄帆晴晚渡三湘。

莫言此去无多日,

且尽生前有限杯。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陵石门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抒发个人情怀,是唐代文坛上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诗人。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作诗,我用凌云之笔挥洒雅意,醉后折下五色笺纸来书写诗篇,月光皎洁,环绕着桂树,照亮了千家万户;晴天傍晚,我扬帆起航,渡过三湘大地,不要说此行没有多少日子可过,就让我尽情享受生前这有限的时光,畅饮美酒。

释义

绕桂月明过万户:形容月光皎洁,如同环绕着桂树,照亮了千家万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景象。

弄帆晴晚渡三湘:在晴朗的傍晚,扬帆起航,渡过三湘大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李群玉描绘自己在三湘四水间行吟生活的佳作,首联点明身份和地点,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深厚感情,颔联通过“凌云笔”和“五色笺”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颈联“绕桂月明过万户,弄帆晴晚渡三湘”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诗人行吟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月夜的静谧美好,又有扬帆起航的豪迈与自由,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有限时光的珍惜,以畅饮美酒来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群玉隐居沅陵石门山期间,他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以诗酒自娱,同时也不断地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三湘四水的美景和宁静的生活环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能够创作出这首描绘自己行吟生活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绕桂月明过万户,弄帆晴晚渡三湘。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