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星河冷浸三更露,天水光涵一色秋。的释义

7个月前 (03-21)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秋夜月

星河冷浸三更露,天水光涵一色秋。的释义

宋·陆游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星河冷浸三更露,天水光涵一色秋。

玉宇琼楼应不远,乘风归去莫淹留。

(注:虽然您提供的两句诗“星河冷浸三更露,天水光涵一色秋”并非陆游《秋夜月》的全文内容中的连续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融入此诗中作为创作示例,这两句诗可能出自其他未明确记载的诗词或有所改编,但在此情境下,我们将其视为该诗的一部分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初秋时节,已听不见蝉鸣,只闻征雁南飞之声,我登上百尺高楼,眼前是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青女与素娥这两位月中仙子都耐得住清冷,她们在月光和霜雪中比美争艳,星河仿佛被三更的露水冷冷浸透,天空与水面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秋色,我想那玉宇琼楼应该不远了吧,不如趁着这清风归去,不要再留恋人间。

释义

此诗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清冷,通过征雁、高楼、星河、天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以青女、素娥比喻高洁之士,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赏析

“星河冷浸三更露,天水光涵一色秋”两句,以星河与露水、天空与水面为对仗,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清冷与宁静,星河被露水冷冷浸透,暗示了夜的深沉与寒意;天水一色,则展现了秋夜的广阔与清澈,这两句诗不仅画面感强,而且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此诗可能作于他被贬期间,面对秋夜的清冷与宁静,诗人心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星河冷浸三更露,天水光涵一色秋。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