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3-21)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的意思及出处

唐·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颸,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交游甚密,诗名颇高,他的作品以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最为人称道,风格豪放飘逸,意境深远。

译文

南山截取的竹子制成了觱篥,这种乐器原本出自龟兹国。

流传到汉地后曲调变得更为奇妙,凉州的胡人安万善为我吹奏此曲。

邻近的听众无不为之叹息,远方的游子听到后更是思乡泪垂。

世人只能听懂曲调却不懂得欣赏其中的意境,就像长风在空中自由往来。

乐曲中仿佛有枯桑老柏在寒风中飕飕作响,又有九雏鸣凤在啾啾乱叫。

一时之间,龙吟虎啸之声齐发,宛如万籁齐鸣、百泉相涌的秋日景象。

忽然乐曲又转为渔阳掺挝,黄云笼罩,白日为之昏暗。

曲调一变,又如同春日里杨柳依依,上林苑中繁花似锦,令人眼前一亮。

除夕之夜,高堂之上烛光通明,美酒一杯,伴随着一曲觱篥声。

后人喜欢传唱这支曲子,但有时只觉得声音美妙,却难以完全领略其中的深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安万善吹奏觱篥的精湛技艺,展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和深远意境,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觱篥的音色与各种自然景象、情感状态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氛围,诗人也表达了对世人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的批评,以及对真正懂得欣赏音乐之美的后人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在描写音乐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联想,将觱篥的音色与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景象相结合,使得音乐形象生动、具体可感,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的手法,使得乐曲的旋律和意境在变化中展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深度,诗人还通过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表达了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有关,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之一,各种乐器和乐曲层出不穷,在当时的社会中,很多人只追求音乐的表面形式,而忽视了其内在的情感和意境,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也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的这种不良风气,诗人也通过描写安万善的精湛技艺和乐曲的深远意境,寄托了自己对真正懂得欣赏音乐之美的后人的期待。

“后人好事传其曲,有时声足意不足。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