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3-18)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全诗是什么?

题孔子庙堂碑

唐·李隆基

孔门遗教在,千古仰高风。

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

道统传千古,儒风振万邦。

碑文昭日月,圣德永流芳。

作者简介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朝第七位皇帝(712年-756年在位),他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李隆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颇有文学造诣,善书法,工诗赋,多才多艺,他的诗作多反映宫廷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孔子的遗教流传至今,千百年来人们都仰望着他崇高的风范。

要知道孔子庙堂碑,那可是世代相传的珍宝中的至宝。

儒家的道统传承了千年之久,儒家的风气振奋了整个国家。

碑文如同日月般光辉照耀,孔子的圣德将永远流传于世。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孔子庙堂碑,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崇敬之情,诗中“孔门遗教在,千古仰高风”两句,强调了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和人们对他的敬仰;“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两句,则直接点明了孔子庙堂碑的珍贵价值,将其比作世代相传的珍宝;“道统传千古,儒风振万邦”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碑文昭日月,圣德永流芳”两句,则以碑文为象征,赞美了孔子的圣德将永远流传于世。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孔子庙堂碑的赞美,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崇敬和敬仰,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诗歌也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对儒家思想极为推崇,他通过设立学校、选拔贤才、推广儒学等措施,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玄宗对孔子及其遗教怀有深厚的敬意,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参观孔子庙堂碑时,有感而发所作,通过赞美孔子庙堂碑,表达了他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崇敬和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其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