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与君降福为丰年,莫教赛祀亏常筵。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3-18)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祈谷乐章·舒和

与君降福为丰年,莫教赛祀亏常筵。出自哪首诗?

唐·佚名

肃肃清庙,巍巍盛容。

金奏在御,玉醴盈中。

神光睟穆,天宇玲珑。

与君降福为丰年,莫教赛祀亏常筵。

作者及朝代

此诗为唐代佚名作者所作,具体作者不详,收录于唐代宫廷乐章之中,用于祈谷祭祀之时。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为佚名所作,故无法提供具体作者生平及作品介绍,但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众多杰出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共同构成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此诗虽为佚名,但亦能反映出唐代宫廷祭祀文化的庄重与肃穆。

译文

清静的宗庙里气氛肃穆,盛大的仪式彰显着威严。

御用的金乐在殿堂回荡,玉制的酒杯中酒液盈满。

神灵的光芒温和而庄严,天空高远而清澈透明。

祈求神灵赐予我们丰收的年景,不要让祭祀的仪式亏待了常规的筵席。

释义

此诗描绘了唐代宫廷祈谷祭祀的庄严场景,通过对清庙、盛容、金奏、玉醴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祭祀活动的隆重与神圣,诗人以“与君降福为丰年,莫教赛祀亏常筵”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神灵赐予丰收年景的祈求,以及对祭祀仪式持续不断的重视与尊重。

赏析

此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宫廷祭祀的庄重与肃穆,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将金奏、玉醴等物象与祭祀活动的神圣性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诗人以“与君降福为丰年”作为祈愿的核心,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渴望与期盼,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与依赖,诗人还以“莫教赛祀亏常筵”作为对祭祀活动的提醒与告诫,强调了祭祀仪式持续不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农业作为当时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丰收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唐代宫廷对祈谷祭祀活动尤为重视,希望通过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农业丰收,此诗即为唐代宫廷祈谷祭祀乐章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丰收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祭祀活动的尊重与重视,此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多样性,为后人了解唐代宫廷文化与祭祀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与君降福为丰年,莫教赛祀亏常筵。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