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借问景阳台下客,谢家谁更卧东山。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3-17)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游东山

借问景阳台下客,谢家谁更卧东山。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白

白鸽飞时日欲斜,

青林映水见人家。

借问景阳台下客,

谢家谁更卧东山。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好饮酒,擅长多种诗歌体裁,尤其以绝句和歌行体著称,李白的诗作想象丰富,语言瑰丽,风格奔放,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白鸽飞翔之时太阳已近西山,

青翠的树林倒映在水中,隐约可见几户人家。

请问那昔日景阳台下的宾客们,

在谢家之中,又有谁正悠然地隐居在东山呢?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赏东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询问昔日权贵(暗指东晋谢安等名士)的遗迹,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白鸽、斜阳、青林、水映人家,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借问”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辉煌与当前隐逸生活的对比与思考。

赏析

1、意境营造: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与诗人内心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相呼应。

2、历史典故:借“景阳台下客”和“谢家卧东山”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历史上名士风流的怀念,也隐含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3、语言艺术:李白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含深意。

4、情感表达:诗中虽未直接抒发情感,但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典故的引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李白游历江南期间,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仕途不顺或人生低谷,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厌倦和逃避心理,东山作为古代文人墨客常去的隐逸之地,自然成为了李白寄托情感、抒发志向的理想场所,通过这首诗,李白不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借问景阳台下客,谢家谁更卧东山。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