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越王曾牧剑南州,因向城隅建此楼。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3-17)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越王楼歌

越王曾牧剑南州,因向城隅建此楼。的意思及出处

唐·杜甫

越王曾牧剑南州,因向城隅建此楼。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楼台相望帝城间,千岩万壑争流泉。

复道回廊行不尽,孤城寂历斜阳边。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越王曾在剑南道(今四川一带)做州牧,因此在城的一角建起了这座楼,早晨,画栋间南浦的云彩飞来;傍晚,珠帘卷起了西山的细雨,楼台之间在帝城中相望,千山万壑中溪水争相奔流,回廊复道曲折不断,孤城寂寥,斜阳映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越王楼(位于今四川绵阳)的壮丽景象,通过描绘楼台、画栋、珠帘、南浦云、西山雨等元素,展现了越王楼的宏伟与美丽,通过“千岩万壑争流泉”和“复道回廊行不尽”等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建筑艺术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越王楼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楼台、山水、云雨等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诗人通过“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等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也通过“楼台相望帝城间,千岩万壑争流泉”等句,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建筑艺术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历四川时所作,当时,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四处漂泊,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用诗歌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越王楼作为四川的一处名胜古迹,吸引了杜甫的注意,他登上越王楼,俯瞰四周景色,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越王楼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越王楼的壮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热爱与赞美,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杜甫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越王曾牧剑南州,因向城隅建此楼。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