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瓶盂。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3-16)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山居

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瓶盂。上一句是什么?

唐·贯休

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瓶盂。

松风清昼水声远,林月白时山影孤。

岁晚更无求禄意,日长惟有读书声。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注:原诗中“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瓶盂”两句可能经过调整或有所省略以适应题目要求,但整体意境与贯休的山居诗风格相符,以下分析基于这两句及贯休山居诗的一般特点。)

作者简介

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人,七岁出家,一生游历四方,广交名士,诗名远播,其诗作风格独特,多抒发山林隐逸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尤善绘罗汉像,被誉为“画罗汉圣手”。

译文

在这片修行之地,山峰仿佛因我的苦修而几度枯槁,草堂中的生活简单至极,唯一的生计就是手中的瓶盂(象征清贫与简朴)。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山居修行的清苦生活,通过“山几枯”的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修行岁月的漫长与艰辛,同时也暗示了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敬畏,而“草堂生计只瓶盂”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清贫,瓶盂作为僧人日常用品,象征着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超脱。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山居修行的生活画面,充满了浓郁的隐逸气息,诗人通过夸张与象征的手法,将个人的修行经历与自然界的变迁相联系,既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修行精神,又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净化,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创作背景

贯休一生游历四方,多次隐居山林,其山居诗多作于隐居期间,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山居修行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对生命、对修行的深刻感悟,在晚唐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选择隐居山林,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是对内心的一种坚守,通过诗歌,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瓶盂。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