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的解释

7个月前 (03-16)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宿石邑山中

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的解释

唐·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

唯应独往闲僧在,更有幽人夜未过。

作者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及第,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著有《韩君平集》。

译文

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故乡的佛寺在夜晚打开了云梦之月,石屋清冷仿佛锁住了洞庭之波,想来此时只有闲逸的僧人在独自往来,更有那幽居的隐者夜半未曾走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的幽静景象,通过浮云、山霭、晓月、秋河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两句,更是以奇特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远方的景象与眼前的山石房舍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联写遥望浮云,与山不相齐平,山峦云雾缭绕,令人迷惘;颔联写晓月高悬,秋河远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幽静与高远;颈联“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奇特的想象,将远方的云梦月、洞庭波与眼前的乡寺、石房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则以闲僧、幽人作结,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韩翃在游历石邑山时所作,石邑山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境内,风景秀丽,幽静宜人,韩翃在游历此山时,被其幽静的氛围所吸引,遂写下此诗以表达内心的感受,此时韩翃或许正经历着仕途的波折或人生的困惑,而石邑山的幽静与超脱正好契合了他内心的需求,因此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尘世的生活理想。

“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