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琴砚共依春酒瓮,云霞覆著破柴篱。下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3-16)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琴砚共依春酒瓮,云霞覆著破柴篱。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宋

作者:陆游

琴砚共依春酒瓮,云霞覆著破柴篱。

村边处处鸣榔响,知有行人趁晚归。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琴与砚台一同倚靠在春天的酒瓮旁,云霞覆盖着破旧的柴篱笆,村庄边处处传来渔人敲击船舷的声音,我知道那是有人趁着傍晚归家。

释义

琴砚共依春酒瓮:琴与砚台作为文人雅士的伴侣,与春天的酒瓮一同相依,描绘了一幅闲适自在的山居生活画面。

云霞覆著破柴篱:云霞缭绕,覆盖在破旧的柴篱之上,增添了山居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感。

村边处处鸣榔响:渔人敲击船舷的声音在村庄边处处响起,这是渔人归家的信号。

知有行人趁晚归:诗人通过这声音判断出有行人趁着傍晚归家,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居生活画面,首句“琴砚共依春酒瓮”以琴、砚、酒瓮为意象,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次句“云霞覆著破柴篱”则以云霞、破柴篱为背景,增添了山居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感,后两句“村边处处鸣榔响,知有行人趁晚归”通过渔人敲击船舷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归家行人的关注与同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另一面——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仕途的起伏与变迁,晚年退居山阴,过上了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通过描绘琴砚、春酒、云霞、破柴篱等意象,以及渔人归家的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珍惜,这首诗也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反思,他在追求个人宁静生活的同时,也不忘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

“琴砚共依春酒瓮,云霞覆著破柴篱。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