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此来踏雪空无有,黄芦败苇争号风。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3-14)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早行

此来踏雪空无有,黄芦败苇争号风。全诗是什么?

唐·杜牧

垂鞭信马行过岭,长亭短亭花似锦。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此来踏雪空无有,黄芦败苇争号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抒发对历史、现实的深刻感慨和个人情怀。

译文

我骑着马,悠闲地走过山岭,沿途的长亭短亭旁,花儿如同锦绣般绚烂,正喜爱那阳光穿透浪花闪耀的时刻,又惊喜地发现春天已从沙滩边悄然萌生,几处早起的黄莺争抢着向阳的暖树栖息,不知哪家的新燕正忙着啄取春泥筑巢,我此番前来本想踏雪寻幽,却只见枯黄的芦苇和破败的芦苇在寒风中呼啸。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行途中的所见所感,从春日的美景到冬日的荒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通过描绘春日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后半部分则通过“踏雪空无有”和“黄芦败苇争号风”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失落和孤寂之感。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前半部分以春日美景为铺垫,后半部分则以冬日的荒凉作为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长亭短亭花似锦”、“日破浪花出”等,都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游历或任职期间,在唐代,文人墨客常喜欢游历山水之间,以寻求灵感和心灵的慰藉,杜牧在游历过程中,可能遇到了早春的美景和冬日的荒凉景象,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透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和无奈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作为一位敏感而才华横溢的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

“此来踏雪空无有,黄芦败苇争号风。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