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不用回头重引领,行矣商霖到海隅。的解释

7个月前 (03-14)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送友人

不用回头重引领,行矣商霖到海隅。的解释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不用回头重引领,行矣商霖到海隅。

但令此去多平陆,天亦何曾限得吾。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和词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人齐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不需要频频回头张望,也不需要再引领期盼,你就放心地远行吧,就像那及时雨商霖一样,终将抵达海角天涯,只愿这一路上多是平坦的大道,上天又怎能限制得住你呢?

释义

这首诗是刘克庄为送别友人所作,首句“不用回头重引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希望他不要因离别而依依不舍,频频回望,次句“行矣商霖到海隅”用“商霖”比喻友人,希望他像及时雨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带来益处,最终到达海角天涯,后两句则进一步鼓励友人,只要前路平坦,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首联以劝慰开篇,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颔联则以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及时雨,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深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认可和对其未来的美好期待,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主题,鼓励友人勇敢前行,不畏艰难,相信未来一定会充满希望和机遇。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刘克庄为送别某位友人所作,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常常面临离别和分离,刘克庄作为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深知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前行,不畏艰难。

“不用回头重引领,行矣商霖到海隅。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