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通宵听论莲华义,不藉松窗一觉眠。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3-14)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听莲华经

通宵听论莲华义,不藉松窗一觉眠。出自哪首诗?

唐·齐己

通宵听论莲华义,不藉松窗一觉眠。

心境双清佛众见,天风微月满庭前。

作者简介

齐己,唐代晚期著名诗僧,字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他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县一个佃户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但聪颖好学,六岁便能作诗,齐己一生经历了由俗到僧、又由僧到俗、再归隐为僧的曲折过程,其诗歌创作也经历了由凡入圣的升华,他的诗作风格清丽,意境深远,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齐己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众多文人墨客有交往,其诗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整夜都在聆听关于莲华经的讲解,

无需借助松窗下的睡眠来恢复精力。

心境与佛理都达到了清澈明净的境界,

天边的微风和淡淡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庭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通宵聆听莲华经讲解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领悟,首句“通宵听论莲华义”直接点题,说明诗人整夜都在聆听关于莲华经的讲解;次句“不藉松窗一觉眠”则进一步强调,诗人无需通过睡眠来恢复精力,因为他在聆听佛法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升华,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庭院中的微风和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清净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领悟,首句“通宵听论莲华义”直接点明了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不藉松窗一觉眠”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佛法的专注和投入,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庭院中的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清净和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领悟,又展现了他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齐己的佛教信仰和修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诗僧,齐己对佛法有着深厚的造诣和虔诚的信仰,他常常通过聆听佛法讲解、研读佛经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夜晚通宵聆听莲华经讲解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齐己对佛法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心平静和超脱。

“通宵听论莲华义,不藉松窗一觉眠。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