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的释义

7个月前 (03-14)诗词赏析10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原文如下:

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的释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犹在天,两三条电欲为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但其词作艺术成就极高,现存词六百多首,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释义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赏析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丰收喜悦,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前四句主要是写夏景的静谧,那么后四句写的则主要是夏夜的突兀了。

“七八个星犹在天,两三条电欲为雨。”本来,星汉灿烂,遥隔银河内外,可是当西山前偶尔看得见七八颗疏落的星星,而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来,诗人知道雨不久就会到来,他想到:大概这雨快来了,那么先前还见到的疏星,也将为乌云所笼罩,而不见踪影了。

当词人走到溪边时,眼前的茅店、社林,真的就在眼前,表现作者的心头喜悦之情,词的下片,着重写雨夜山村的景色,着笔于“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见疏星闪烁。“两三点雨山前”,勾画出雨的零落稀疏,作者从仰视天空,到俯瞰大地,再从对远景的描写转到近景的刻画,表现了词人的观察由远及近、由高及低的细致入微,原来,那突起的山峰本来就有的“茅店”、“社林”等景物,此时都笼罩在夜雨之中,直到走过溪桥,才忽然看到。

创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集团的猜忌,终于被他罢官,落职,先后在江西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当作于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下临上饶大河,是一个较著名的风景区。

“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