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忽忽年光不可招,人间佳节又元宵。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3-14)诗词赏析9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释行海的《元宵忆山中人》,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忽忽年光不可招,人间佳节又元宵。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元宵忆山中人

宋·释行海

忽忽年光不可招,人间佳节又元宵。

灯前谁共倾瑶酒,月下空吟绝妙词。

别后相思人似玉,归来应见鬓如霜。

山中定有留宾处,夜夜孤灯照寂寥。

作者简介

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颜,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出家后遍游东南各地名胜,有诗名,时人目为释子中的诗仙,有《雪窗集》。

译文

匆匆流逝的时光无法挽回,人间的佳节又到了元宵节,在灯火辉煌的夜晚,谁能与我共同举杯畅饮美酒?在月光皎洁的夜晚,我只能独自吟诵那些绝妙的诗句,离别之后,我对你的思念如同美玉般纯净无瑕,归来时或许会发现我的鬓发已经斑白,山中一定有为你我留宿的地方,但如今却只能夜夜孤灯相伴,映照着我的寂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元宵节时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联感叹时光匆匆,佳节又至;颔联描绘了自己在节日夜晚的孤独,无人共饮共赏;颈联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和离别之久;尾联则设想山中留宿之地,但现实却是孤灯寂寥,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元宵佳节这一特定场景,巧妙地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年光不可招”、“倾瑶酒”、“绝妙词”等,使得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诗意,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设想等手法,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释行海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漂泊和离别,在元宵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他或许想起了远方的友人或亲人,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感慨,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这种情怀使得他的诗歌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普遍性。

“忽忽年光不可招,人间佳节又元宵。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