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连天瑞霭千门远,夹道新阴九陌长。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3-13)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春日盛景

连天瑞霭千门远,夹道新阴九陌长。出自哪首诗?

唐·王维

连天瑞霭千门远,夹道新阴九陌长。

柳色春筵祓锦帐,桃花元日映琼窗。

年光到处皆欢洽,人意随时各可详。

但道今朝晴日好,何须惆怅怨斜阳。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连绵不绝的吉祥云气笼罩着远处的千家万户,道路两旁新长出的树荫覆盖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春日里,柳树依依,春色满园,人们在锦缎装饰的帐篷里举行宴会;元旦那天,桃花盛开,映照着华美的窗户,一年的时光里,到处都充满了欢乐与和谐,人们的心情也随着时节的变迁而各自舒畅,只说今天天气晴朗美好,又何必因为夕阳西下而惆怅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京城的一片繁荣景象,瑞气缭绕,新绿成荫,人们在节日里欢聚一堂,享受着春天的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赏析

首联“连天瑞霭千门远,夹道新阴九陌长”以宏大的视角开篇,描绘了京城春日里吉祥云气缭绕、新绿成荫的壮丽景象,颔联“柳色春筵祓锦帐,桃花元日映琼窗”则进一步细化了春日的景致,通过柳树、桃花等自然元素,以及春筵、锦帐、琼窗等人文景观,展现了人们在节日里的欢乐与祥和,颈联“年光到处皆欢洽,人意随时各可详”则是对人们心情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尾联“但道今朝晴日好,何须惆怅怨斜阳”则以乐观的态度收束全诗,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必为暂时的离别或逝去而惆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维在京城任职期间,正值春日佳节,诗人目睹了京城的一片繁荣景象,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以乐观的态度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连天瑞霭千门远,夹道新阴九陌长。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