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壁间潜认偷光处,川上宁忘结网时。的解释

7个月前 (03-12)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勉学

壁间潜认偷光处,川上宁忘结网时。的解释

朝代:清代

作者:车万育

壁间潜认偷光处,川上宁忘结网时。

学海无涯须苦渡,书山有路志为梯。

作者简介

车万育(1632-1705),字双亭,一字与三,号鹤田,又号敏州、澹园,湖南邵阳人,清代学者、官吏、文学家,康熙三年(1664)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后升员外郎、郎中,主持修撰《明史》,充浙江乡试正考官,提督广东学政,车万育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因不满时政,辞官回乡,主讲邵阳濂溪书院、武冈山陂书院,他学识渊博,精通音律,擅长诗文辞赋,所著《声律启蒙》是清朝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

译文

墙壁间我暗暗辨认出当年匡衡偷光读书的地方,河边上我又怎能忘记古人结网捕鱼的时刻,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需要刻苦努力才能渡过;书籍堆积如山,只有坚定的志向才能作为攀登的阶梯。

释义

“壁间潜认偷光处”引用了西汉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形容勤奋学习;“川上宁忘结网时”则化用了《史记·董仲舒列传》中“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汉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人,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胶西王相,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家居,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繁露》及说《孝经》,挂帷幔而授业,弟子或至千人,盖庶几董生、伏生之业,挂帷幔,则其勤学精思,亦或庶几昔人结网捕鱼之意乎?”的典故,比喻不忘初心,勤奋不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勤奋学习的赞美和对坚持不懈精神的倡导,首句通过“壁间潜认偷光处”的典故,生动描绘了勤奋学习的场景,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刻苦钻研,次句“川上宁忘结网时”则通过古人结网捕鱼的比喻,提醒人们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后两句“学海无涯须苦渡,书山有路志为梯”则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艰辛和志向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车万育在主讲书院期间,为了勉励学生勤奋学习、不忘初心而创作的,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精通音律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车万育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和艰辛,因此他通过这首诗,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人生感悟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壁间潜认偷光处,川上宁忘结网时。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