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下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3-11)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湘妃怨

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商隐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九嶷山上白云缭绕,湘水女神乘着清风从苍翠的山顶飘然而下,斑竹上点点泪痕,如同湘妃洒下的千滴泪水;红霞满天,仿佛是她身上穿着的百重华衣,洞庭湖的波涛汹涌连天,如同白雪翻滚;长岛上的人们唱着激昂动人的诗歌,那吹箫之声并非神仙所奏的乐曲,却引得秦地的美女纷纷走下凤凰台来聆听。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嶷山、湘妃竹、洞庭湖等自然景物,以及湘妃女神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赞美,诗中“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一句,更是以吹箫之声的吸引力,象征了美好情感的魅力,使得秦地美女都为之倾倒。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湘妃女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诗人以吹箫之声为引子,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浪漫色彩。

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商隐在游历湖南一带时所作,当时他身处晚唐乱世,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九嶷山、湘妃竹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湘妃女神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赞美,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之情,在晚唐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诗人渴望找到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而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体现。

“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