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的解释

7个月前 (03-11)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酬张少府柬之

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的解释

唐·陈子昂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一樽对明月,三径就荒芩。

霜下梧桐叶,愁中白发人。

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子昂(661年-702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年少时便才华横溢,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他的诗歌风格高峻雄浑,语言质朴自然,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子昂在政治上也有抱负,曾任右拾遗,直言敢谏,但终因政治斗争而遭贬谪,他的文学作品和人格魅力,至今仍被后人所敬仰。

译文

无论我们相隔多远,只要心意相通,就如同邻居一般亲近。

对着明月共饮一杯酒,荒园中的小路旁长满了黄芩。

秋霜打落了梧桐叶,愁绪中我已是白发苍苍。

你对我有着莫大的恩情,我该如何报答?永远铭记我们如陈重与雷义般的深厚交情。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首联“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强调了友情的超越时空性;颔联“一樽对明月,三径就荒芩”描绘了与友人共饮赏月的场景,以及荒园中的自然景象;颈联“霜下梧桐叶,愁中白发人”以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的愁绪和岁月的流逝;尾联“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恩情的感激和对友情的坚定信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尾联中的“陈雷”典故,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陈重和雷义,他们二人友情深厚,相互扶持,共同进退,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诗人以此典故来比喻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交情,更加凸显了友情的珍贵和难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子昂写给友人张少府柬之的酬和之作,在唐代,文人之间酬和赠答之风盛行,这不仅是一种文学交流方式,也是表达友情和情谊的重要途径,陈子昂与张少府柬之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这首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珍视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友情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