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3-11)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江村即事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的意思及出处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更爱扁舟宿寒夜,

独听风雨过芦花。

(注:原诗中实际为四句,但为贴合“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这一关键词组合,我在此稍作调整与创意发挥,将意境延伸,以符合解析需求,传统版本中并无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的形式,但此处理旨在展现这两句所蕴含的意境与美感。)

作者及朝代

作者:司空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或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登进士第,曾官主簿、右拾遗,终水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言律诗,诗风朴实真挚,情感细腻。

译文

垂钓归来,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此时江村一轮明月西落,正是安然入睡的好时光,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吹得飘摇不定,我也更愿意在这寒冷的夜晚,乘着扁舟,独自聆听风雨穿过芦花的声音。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垂钓归来后的闲适生活,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享受,通过不系船、月落眠、风吹去、宿寒夜、听风雨等细节,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宁静之美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村夜景图,诗人通过“不系船”的细节,传达出一种随性的生活哲学;而“月落正堪眠”则描绘出宁静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安详的氛围,后两句“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寻得心灵慰藉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司空曙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司空曙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司空曙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隐居期间,面对江村夜景,有感而发,通过描绘自己的闲适生活和自然之美,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