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3-11)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的意思及出处

唐·韦安石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

旌旆悠悠过远塞,烽烟漠漠绕新沙。

断蓬飞叶秋风晚,古垒颓垣落日斜。

一望关河萧索尽,不堪回首望京华。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安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安石(651年-714年),字安石,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出身京兆韦氏鹑火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乾封县尉、雍州司户参军、尚书省右丞等职,他为人谨慎,善于应对,深得武则天信任,武则天称帝后,韦安石累升至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他任相期间,没有提出过重要的政治主张,但善于逢迎武则天及其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神龙政变后,韦安石加授侍中,封中山郡公,又改任中书令,他历仕武周、唐朝两朝,多次担任宰相,在朝中颇有威望,开元二年(714年),韦安石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徒,谥号“文贞”。

译文

去年今日我奉旨出使,只为朝廷大事而不顾个人小家。

旌旗飘扬悠悠地经过遥远的边塞,烽火台燃起漠漠的狼烟,环绕着新出现的沙丘。

秋风萧瑟,吹得断蓬飞叶四处飘零,古老的堡垒和颓圮的城墙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凄凉。

极目远望,关河一带尽是萧索的景象,让人不忍心再回首望向繁华的京城。

释义

这首诗是韦安石奉和唐玄宗送别燕国公张说赴朔方(今宁夏一带)镇守边疆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为了国家大事而远离家乡、奔赴边疆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边疆荒凉景象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去年今日”开篇,点明时间,同时与“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出使边疆的漫长岁月。“只为朝廷不为家”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为了国家大事而舍弃个人小家的崇高精神,中间两联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尾联则以“一望关河萧索尽,不堪回首望京华”作结,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边疆荒凉景象的无奈感慨。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大事而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又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边疆荒凉景象的感慨,在唐代边塞诗中,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安石在唐玄宗时期所作,当时,燕国公张说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负责镇守边疆,唐玄宗为了表彰张说的忠诚和才能,特命韦安石等人作诗奉和送别,韦安石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张说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为了国家大事而远离家乡的豪情壮志和思乡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唐代边疆防御的重要性以及文人墨客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