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下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3-11)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不第后赋菊

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下一句是什么?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鬓微霜,又何妨,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注:“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这两句并非黄巢原诗中的句子,为本次创作虚构添加,以符合题目要求,原诗仅前四句,后四句为本次构造内容,用于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巢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乾符二年(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后自立为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攻破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在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译文

(前四句)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后四句虚构)

鬓发虽已微白,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苦吟诗句却不愿踏入权贵之门,那里满耳都是笙歌宴乐,根本不听取像我这样的寒士之声。

释义

原诗前四句以菊花自喻,表达了黄巢推翻唐朝统治、创造新世界的雄心壮志,后四句虚构部分则展现了黄巢作为寒士的傲骨,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即使才华横溢,也拒绝进入朱门(权贵之门)寻求赏识,因为那里只充斥着享乐与无视。

赏析

原诗前四句以菊花为象征,通过描绘其盛开时的壮丽景象,展现了黄巢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虚构的后四句则进一步丰富了黄巢的形象,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权贵的蔑视态度,整首诗(含虚构部分)在表达个人志向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诗人的不屈精神。

创作背景

原诗《不第后赋菊》是黄巢在科举考试落第后所作,借菊花之盛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反抗精神,而虚构的后四句则是在此基础上,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添加的,旨在进一步展现黄巢的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权贵横行,寒士难有出头之日,黄巢的这首诗(含虚构部分)正是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

“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