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的释义

7个月前 (03-10)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题李愬画像

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的释义

唐·白居易

淮水东流旧迹存,

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

戍楼荒草夕阳多,

战骨沙场委蓬蒿。

唯余画像在人间,

依旧英风凛似霜。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译文

淮水依旧向东流淌,旧日的战迹依然留存。

谁说那些将士的衣冠埋葬在这里,却不见他们的弓剑又有谁来收拾。

戍楼上的荒草在夕阳下更显凄凉,

战死的白骨在沙场上被蓬蒿掩盖。

只有他们的画像还留在人间,

依旧展现出那凛冽如霜的英勇风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愬(唐代名将,曾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画像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与敬仰,诗中“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一句,既是对英雄身后事的感慨,也是对英雄遗物无人收拾的惋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英雄李愬的英勇形象,诗人通过对比“淮水东流旧迹存”与“战骨沙场委蓬蒿”,突出了英雄虽逝但精神永存的主题。“唯余画像在人间,依旧英风凛似霜”一句,更是将英雄的形象定格在永恒之中,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无限敬仰与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观赏李愬画像时所作,李愬是唐代中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的事迹广为流传,白居易在观赏李愬画像时,被其英勇形象所打动,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忧虑,他希望通过赞美英雄来激励人们追求正义与勇敢。

“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