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莫看时节年年好,暗送搔头逐手霜。下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3-10)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宫词

莫看时节年年好,暗送搔头逐手霜。下一句是什么?

唐·王建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莫看时节年年好,暗送搔头逐手霜。

信是色中淫杀物,只应留与酒家娘。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官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一生困顿潦倒,晚年寓居成都,生活贫困,王建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

译文

在树头树底寻找那残存的红叶,它们有的向西飞去,有的向东飘落,原来是桃花贪恋结果,却让人错误地怨恨起五更时的风,别看每年的时节都看似美好,但暗中却让人感受到岁月流逝带来的寒意,就像手中的霜一样冰冷,这美丽的事物实在是太过诱人,或许只应留给那酒家的姑娘去欣赏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中桃花的凋零,隐喻了宫中女子青春易逝、命运多舛的悲惨境遇,前两句写桃花随风飘落,暗示时光流逝;后两句则直接抒发感慨,指出美丽的事物往往伴随着哀伤,而宫中女子则更是无法逃脱这种命运。

赏析

这首诗以桃花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宫中女子命运的同情和感慨,前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花飘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感慨,指出美丽的事物往往伴随着哀伤和不幸,而宫中女子则更是无法逃脱这种命运,诗人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将宫中女子的悲惨境遇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深感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建晚年寓居成都时期,当时他生活贫困,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有着深刻的体会,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宫中女子命运的同情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在唐代宫廷中,女子往往被当作玩物或生育工具,她们的命运往往掌握在他人手中,无法自主,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莫看时节年年好,暗送搔头逐手霜。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