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3-10)诗词赏析8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韩碑》,全诗原文如下: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的意思及出处

韩碑

唐·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明浊贤词。

文成破卷帙浩汗,星宿错落当空垂。

元和功烈殊未已,宪宗端拱闲无为。

自从天宝兵戈后,至今犹有逸风飔。

皇孙犹是乌衣郎,竖子成名堪自伤。

衡茅忽致五云字,泪洒江天望帝乡。

犹嫌旧德兼将相,十斛明珠买娼妓。

黄金蜀道买胡琴,此物何足论价值。

贵贱虽殊等一死,功业不同归一时。

日月光天皆照耀,大江之水无回期。

彤庭赫赫九仪备,腰下三绶光陆离。

问谁辅弼致兹事,尔来继体承先志。

守文之君固骄惰,听谗之主终蔽欺。

元和中兴昙花一,韩公下世不复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寒。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此处仅翻译最后两句)诗歌的源头在哪个朝代失去了它的清澈与纯净呢?到处都是狂妄的波涛,污染着后来的学者和文人。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风气败坏的忧虑和痛心,他认为在某个时代之后,诗歌的源头失去了澄清,变得浑浊不堪,而这种浑浊的风气又四处蔓延,污染了后来的学者和文人,使他们难以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赏析

这两句诗以深沉的感慨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揭示了诗歌创作风气败坏的社会现实,诗人通过“诗源何代失澄清”的设问,表达了对诗歌创作源头被污染的忧虑和痛心,而“处处狂波污后生”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污染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关注,也体现了他对文学风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为纪念唐朝名臣韩愈而作,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而被贬为潮州刺史,后虽召回京城,但晚年仍因政敌的诽谤而郁郁不得志,李商隐在诗中高度赞扬了韩愈的功绩和才华,同时也对当时朝廷的腐败和文学风气的败坏表示了强烈的批判,这两句诗正是他在批判文学风气败坏时发出的深沉感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处于结尾部分,但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却与全诗的主题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诗人对韩愈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