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3-10)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宿云门寺

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的意思及出处

唐·贾岛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

清晨欲别难为情,踏遍松阴转曲涧。

作者及朝代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作者简介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后人将他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苏轼曾称赞他:“贾岛得两句,自谓神来助。”

译文

山岩的门扉,松树的小径,长久以来都是这般寂寥,只有幽居的僧人才会独自往来,今晚明月当空,人们都在仰望,不知这秋日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家?世间缺少一次来访或许是因为命运不济,而雨水让我在此停留三夜,想来这便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吧,清晨想要告别却难以割舍这份情谊,于是踏遍松林中的阴影,沿着曲折的山涧小路徘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云门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幽静环境的喜爱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缘分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云门寺为背景,通过描绘寺院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首联“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以寂寥的环境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心境;颔联“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通过明月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颈联“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以命运和缘分的角度,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尾联“清晨欲别难为情,踏遍松阴转曲涧”则以离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云门寺时所作,云门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贾岛在游历过程中,被云门寺的幽静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在创作这首诗时,贾岛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对命运和缘分有着深刻的思考,这些情感都融入了诗中,使得这首诗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

“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