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树簇烟迷蜀国深,岭头分界恋登临。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3-09)诗词赏析12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郑谷的《蜀中三首》之一,全诗原文如下:

树簇烟迷蜀国深,岭头分界恋登临。全诗是什么?

蜀中三首·其一

唐·郑谷

树簇烟迷蜀国深,岭头分界恋登临。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魂。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唐代晚期著名诗人,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七岁便能作诗,郑谷的诗风清新通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与许棠、张乔等合称“芳林十哲”,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欢迎,甚至得到唐昭宗李晔的赏识,被赐以“锦袍”以示嘉奖,郑谷一生未得显达,晚年定居蜀中,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

译文

树木丛生,烟雾缭绕,蜀地显得幽深莫测;站在山岭之巅,分界之处,让人留恋忘返,不舍登临,青枫江畔,我独自乘着孤舟漂泊,即便不听那凄厉的猿啼声,心中也已充满了哀伤与断肠之情。

释义

首句“树簇烟迷蜀国深”描绘了蜀地山川的壮丽与神秘,树木茂密,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幽远的意境,次句“岭头分界恋登临”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群山,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与不舍,后两句则通过“青枫江上孤舟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孤独漂泊的境遇,以及“不听猿啼亦断魂”的深沉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蜀地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蜀地的深厚情感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首句与次句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为后两句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后两句则通过“孤舟客”与“断魂”的描绘,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谷在蜀中漂泊期间所作,蜀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历与创作,郑谷在蜀中期间,深受这片土地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的熏陶,创作了大量描绘蜀地风光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通过描绘蜀地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深厚情感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文人墨客在乱世中的漂泊与无奈,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树簇烟迷蜀国深,岭头分界恋登临。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