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可怜三十六天路,星月满空琼草青。的释义

7个月前 (03-08)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步虚词

可怜三十六天路,星月满空琼草青。的释义

唐·刘沧

汉武清斋夜未央,碧霄仙乐动云房。

可怜三十六天路,星月满空琼草青。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活跃于晚唐文坛,以诗名世,尤其擅长道教题材的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刘沧的诗作多描绘仙境、道观及道士生活,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的繁荣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尽管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译文

汉武帝在深夜进行清静的斋戒,碧空如洗的天际,仙乐飘飘自云中的宫殿传来,多么令人向往的三十六重天界之路啊,夜空中星辰点点,月光皎洁,而那仙草也在这清辉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汉武帝斋戒夜祭的场景,引入了道教中三十六重天的神话概念,表达了对超凡脱俗、仙境生活的向往,诗中“清斋夜未央”描绘了斋戒的虔诚与深夜的静谧,“碧霄仙乐动云房”则通过仙乐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可怜三十六天路”一句,以“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天界之路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而“星月满空琼草青”则进一步以自然美景映衬出仙境的美好与纯净。

赏析

刘沧的这首《步虚词》以其独特的道教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美丽的仙境世界,诗中通过对汉武帝斋戒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对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渴望,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道教文化的普遍尊崇,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道教神话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又不失文学的美感,特别是“可怜三十六天路,星月满空琼草青”两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仙境画卷,给人以无限遐想。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道教文化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刘沧作为晚唐时期的诗人,深受道教文化熏陶,其诗作中多有反映道教思想、描绘仙境生活的篇章。《步虚词》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或许是在游览道观、聆听道士讲经时,被道教文化中关于天界、仙境的描述所吸引,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充满想象力的佳作,通过描绘汉武帝斋戒夜祭的场景,也反映了唐代帝王对道教文化的重视与推崇。

“可怜三十六天路,星月满空琼草青。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