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的解释

7个月前 (03-08)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咏物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的解释

唐·李峤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东风怨别离,春来秋去总芳菲。

(注:原诗中“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两句可能经过艺术加工或重新组合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李峤的诗集中可能并无完全一致的整首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这两句诗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年-约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文学家、诗人、宰相,他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即有才名,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李峤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有不少咏物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著称。

译文

山头的石头经常被风吹得触碰,仿佛永远都在那里;而天际的龙却随着风云变幻,不再归来,不要向东风抱怨离别,因为春天总会到来,秋天也会离去,四季更迭中总有芬芳的花朵在绽放。

释义

这两句诗以“山头触石”和“天际从龙”为喻,前者象征着坚定不移、恒久不变的事物,后者则代表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存在,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后两句又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劝慰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离别与变迁,因为自然界中总有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规律。

赏析

这两句诗以其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通过“山头触石”与“天际从龙”的对比,诗人巧妙地揭示了世间万物的不同命运和归宿,而“莫向东风怨别离”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接受与超脱,以及对美好事物永恒存在的信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知道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它很可能是李峤在仕途起伏、人生阅历丰富之后所写,在唐代,文人墨客常通过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哲思,李峤也不例外,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变迁和挑战时,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和感悟的结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无常,诗人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