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斜阳怪得长安动,陌上分飞万马蹄。的释义

7个月前 (03-07)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咏史

斜阳怪得长安动,陌上分飞万马蹄。的释义

唐·韦庄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

结束趋平乐,阑珊向狭斜。

楼台新雨霁,灯火夜初华。

斜阳怪得长安动,陌上分飞万马蹄。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入仕前曾漫游各地,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称帝后,韦庄任宰相,主持朝政,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更是婉约动人,多写闺情离思,感情真挚,多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译文

长安城内的九条大道上,贵族府邸林立,人们结束了一天的玩乐,纷纷前往平乐馆和狭斜巷,雨后的楼台清新明亮,夜晚的灯火刚刚亮起,一片繁华景象,夕阳西下,难怪长安城如此热闹,只见街道上马蹄纷飞,人们纷纷出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傍晚时分的繁华景象,通过“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等词语,展现了长安作为唐朝都城的繁华与贵族生活的奢华,诗中“结束趋平乐,阑珊向狭斜”描绘了人们结束一天的玩乐,前往娱乐场所的情景。“楼台新雨霁,灯火夜初华”则描绘了雨后楼台清新、夜晚灯火初上的美景。“斜阳怪得长安动,陌上分飞万马蹄”以斜阳为背景,通过万马蹄声的分飞,生动地表现了长安城的热闹与繁华。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通过“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等具体地点,以及“结束趋平乐,阑珊向狭斜”等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长安作为唐朝都城的繁华与热闹,诗人通过“斜阳怪得长安动,陌上分飞万马蹄”这一生动的描写,将长安城的繁华推向了高潮,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时代,诗中的“新雨霁”、“灯火夜初华”等描写,也展现了长安城夜晚的美丽与宁静,与白天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首诗中,韦庄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乱和动荡,而是选择了长安城傍晚时分的繁华景象作为主题,这可能与韦庄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他曾在长安生活过,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描写长安的繁华,韦庄也可能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首诗也可能与韦庄的文学追求有关,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生活的美好与繁华。

“斜阳怪得长安动,陌上分飞万马蹄。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